女童用膠樽飲水1年致性早熟濕疹 醫生: 膠樽含塑化劑重金屬最多用1週

膠樽當水壺用藏健康危機!台灣一名小四女童一整年用膠樽當水壺飲水,結果濕疹復發、因性早熟提早來經。當地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指出,膠樽長期使用會釋出塑化劑及重金屬,最多只能用一星期。本港消委會亦曾表示,一般飲料的 PET 膠樽不宜長期重複使用。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在電視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該名10歲、就讀小四的女童,在小學前已曾患濕疹,升上小學後很少復發,惟約1年前她因泌尿道感染而發燒,醫生囑咐要多喝水,豈料此後便濕疹復發,並且已來月經。

洪醫生發現問題出於水樽,原來女童的媽媽為物盡其用,在膠樽加上扣環當水壺,以盛載清水,而女童用該膠樽飲水已整整一年。

醫生:膠樽溶解出塑化劑和重金屬

洪醫生指出,一般膠樽最多只能使用一星期,因為在飲用過程中,膠樽會溶解出塑化劑和重金屬「銻」,長期接觸塑化劑除了可誘發濕疹和哮喘外,還會導致性早熟。而當女童不再用該膠樽飲水後,濕疹亦再無發作。

PET膠樽不宜不斷重用

香港消委會曾指出,一般小型樽裝飲品的膠樽大多是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簡稱PET)所造。PET 本身無害,但製造 PET 膠樽的過程中可能會加入微量三氧化二銻(antimony trioxide)作催化劑,可能令銻釋出到樽裝水中。

消委會提醒膠水樽可重用,但要避免長期重複使用同一個膠水樽,如發現水樽變色、爆裂、有異味等,便不應繼續使用。

油性物質不宜用膠樽盛載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則指,PET 膠樽含有微量「銻」,PET 膠樽在儲水期間,「銻」能遷移到水中,但中心過往研究顯示,PET 樽裝飲料的銻含量非常低,不會對健康構成風險。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柴灣院校應用科學系署理系主任郎衞國接受訪問時提醒,重用膠樽時,要避免用來盛載油性物質,例如豬骨湯等,因為可增加膠樽釋出化學物質的機會,建議用玻璃樽代替。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LinkedIn

隱私權保護政策

請細閱並示意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按下「接受」表示你已同意並願意接受香港藥房格價網站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