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叫外賣大增 逾半人叫外賣走塑「走唔到」

自疫情爆發後,市民都減少外出用餐免增感染風險,政府亦推出對食肆設堂食限制等防疫措施,外賣生意隨之盛行。有調查發現,疫情下令外賣訂單大增,港人即棄塑膠餐具容器用量增近1成,但其實有逾半數人已在外賣訂單中表明不需塑膠餐具,惟最後仍會收到。調查機構建議,外賣速遞平台及食肆盡量減少派送即棄餐具,公眾亦宜少用,做到源頭減廢。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於上月調查訪問了1,000名15歲或以上人士,了解本港使用即棄塑膠製品用量的情況。調查發現,港人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及容器的用量較往年上升,由去年平均每星期3.1件增至3.4件,增幅近1成;相信與抗疫措施有關。當中15至24歲人士每人每星期平均使用2.9件、45至59歲人士平均使用3件、而60歲或以上人士則平均使用2.5件,而25至44歲受訪群組的用量升幅最為顯著,每星期使用高達3.85件。

25-44歲群組最勁 一周用3.85件

此外,本地外賣速遞平台指出,與去年第4季相比,今年第1季來自餐廳的查詢增長4倍,訂單增長2倍。調查則發現,有53%人在本地外賣速遞平台下單時已表明不需塑膠餐具,卻在外賣食品送到時附有。

保育基金主席陳晴表示,本年初至今外賣訂單大升,希望外賣速遞平台及其合作餐廳能盡量減少派送即棄餐具,合力建造更環保的餐飲體驗:「只要大家稍為改變日常生活習慣,便能從源頭減廢,發揮更大效用。」

保育基金總監布文傑亦解釋,使用即棄的塑膠飲管、餐具及容器很方便,但要數百年才可降解為微塑膠,而大部分塑膠最終會流入大海,影響海洋生物及整個生態系統。

另外,保育基金發起的「無飲管運動」至今獲全港近1,800間餐廳、教育機構、企業及政府部門支持,實行「走飲管」政策;今年將擴大社區關係工作,宣揚減用其他種類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尤其是即棄塑膠餐具及容器。而基金亦邀請本港學校參加「無塑生活周」,透過免費教材及教育講座,鼓勵學生更關注海洋污染問題;另亦因應疫情推出「無飲管運動」網上學習教材供教師免費下載,支援網上教學。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LinkedIn

隱私權保護政策

請細閱並示意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按下「接受」表示你已同意並願意接受香港藥房格價網站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