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女為呢個原因15年晚餐不食飯?結果脫髮月經失調牙鬆恐早死

不少女士為了減肥,都會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中國一名35歲 OL 為維持身材,15年間晚餐不食米飯,隨後出現脫髮、月經紊亂、牙齒鬆動,求醫後發現脾、胃、肝、腎功能變差,更面臨早衰危機,醫師認為與她長期攝取米飯不足有關。有美國研究曾指出,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或會令壽命短4年。

據中國《錢江晚報》報道,一名兩孩媽媽身高165厘米、體重50公斤,堅信保持身材能為工作加分,從15年前起嚴格控制飲食,盡量只在早餐攝入主食(例如粥或麵);中午除了肚餓會食少量飯外,一般不食飯只食菜;晚餐則不會吃飯,餸菜也是以素食為主;即使在懷孕期間,其食量也未有增加。

5年前起,女事主頭髮大量脫落,洗頭時掉髮量足以塞住去水位,曾嘗試更換洗髮用品,仍未能緩解脫髮問題。此外,其身體漸變衰弱,月經量變少、色淡、周期逐漸縮短;近兩年更出現牙齒變鬆情況。

她近日前往省中醫院脾胃病門診求醫,主診醫師黃立權形容其脾、胃、肝、腎均出現問題。他指米性平、味甘,有健養脾胃的功效,更能滋陰潤燥補肺,如沒有攝入足夠米飯,易有脾虛等情況,包括出現少量進食便肚脹、易攰、胃口臉色差等情況,嚴重可致失眠、焦慮、月經失調等。

黃醫師除用中藥為女事主調理,亦要求她一日三餐不能少主食,但要細嚼慢嚥小口食,定時定量八分飽,葷素搭配要做好,同時要戒咖啡奶茶、宵夜。

杭州市西溪醫院營養師孫偉傑則表示,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1. 葡萄糖減少會導致大腦思維活動受影響;
2. 使身體內分泌紊亂,例如容易長痘痘、長斑,嚴重更可出現大量掉髮;

美國研究: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或短命4年

據《BBC》報道指,美國一項關於攝取碳水化合物的研究,曾於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刊登,該研究對約1.5萬人進行長達25年的持續觀察,發現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人士,比攝取量偏低和偏高人士,死亡風險都略有降低。

研究人員估計,從50歲起,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人士,平均壽命約83歲,比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超低人士長命4年。報道指出,該研究與以前其他研究結果一致。

主導該項研究的美國波士頓布賴漢姆和婦女醫院醫生Sara Seidelmann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模式,主張多吃蛋白和脂肪、少吃碳水化合物,被視為是保持健康,減肥的好辦法,但常常導致人們少吃蔬菜、水果和穀物類食品,以致增加動物蛋白和脂肪攝入,她提醒:

「如果決定在飲食中降低碳水化合物,應用更多的植物蛋白和脂肪類食品來補充減少的碳水化合物,長期或更有利於老年的健康。」

2個控制飲食貼士

孫偉傑又指出,要控制主食份量,需根據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基礎代謝水平等進行綜合計算。他舉例,身高170厘米、65公斤成年人,一日所需能量為約2,000千卡;對於輕體力勞動者而言,建議早餐主食1至1.5両(約38至57克)​​,午餐2両左右(約76克),晚餐2両左右(約76克),且每餐一定要吃1両左右(約38克)的動物性食物。

  1. 根莖類食物屬主食

根莖類食物如山藥、薯仔、小芋頭、蓮藕、紅薯等應作為主食的能量攝入,而不能當作蔬菜,因此三餐食了根莖類食物,就要少食米飯;

2. 減少油分、醣類攝取

烹調少用油,每人每天用油量約為兩湯匙。同時減少精製醣類、高油脂含量食物的攝入。

本港營養師:應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

醫務中心註冊營養師羅嘉敏接受訪問時曾表示,碳水化合物又稱醣類,低碳飲食如生酮飲食和食肉減肥法,其碳水化合物於每日總熱量攝取中佔少於5%。但她提醒,如攝取過低碳水化合物,會出現頭痛、便秘、口臭、疲倦、難集中精神及肌肉流失;糖尿病患者或會因而導致血糖過低;腎病患者則會因過量攝取肉類而令腎功能轉差。不過,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亦會令身體出現問題,「若在缺乏運動的情況下,過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則會轉化成脂肪。」

她續指,碳水化合物並非「洪水猛獸」,應適可而止地攝取,

「一般人應攝取55%至60%碳水化合物,因為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熱能,高纖維的澱粉質則能幫助維持腸道健康。」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LinkedIn

隱私權保護政策

請細閱並示意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按下「接受」表示你已同意並願意接受香港藥房格價網站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