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委託檢測:CuMask 洗20次過濾率暴跌至36.9% 專家:疑QC差出次貨

政府斥資8億元公帑採購「銅芯抗疫口罩」(CuMask),上月至今共派發550萬個,當局聲稱CuMask經過國際認可驗證,PFE和BFE等過濾效率均符合美國ASTM一級標準達95%,並可清洗60次。《蘋果》委託實驗室進行檢測,發現CuMask經清洗20次後,對0.3微米微粒的過濾率只剩36.9%;全新郵寄派發的CuMask也只有78.2%,與官方數據相去甚遠,亦遠低於在記者會上派發的96.9%。有專家認為實驗證明CuMask「唔襟洗」,品質控制亦有問題,當局應提供更多數據釋疑。 《蘋果》委託私人實驗室檢驗三款可重用口罩對0.3微米微粒的過濾率,包括CuMask、鍾國斌與理大合作研發的抗菌布口罩,以及一款購自美妝店的AA99布口罩,其間將每款兩個新口罩按照官方指引分別清洗10次和20次,再委託私人實驗室進行MPPS 0.3㎛(微米)過濾率測試。化學博士K Kwong指,0.3㎛大小的粒子較難被捕捉,3M的N95口罩和醫療機構常用的HEPA濾網均用此標準作測試,故如0.3微粒的過濾率高,細菌過濾率(BFE)也自然會高。 實驗結果顯示,政府在記者會上派發的首批全新CuMask,過濾率測試高達96.9%,符合一般外科口罩95%細菌過濾率的效果,惟當局郵寄派發給市民的全新CuMask,過濾率只有78.2%,與記者會派發的相差近20個百分點。郵寄的CuMask經清洗10次後,過濾率已跌至54.5%;清洗20次後,過濾率更跌剩36.9%,與官方所指全新CuMask的細菌過濾效率可達97%相去甚遠,也未如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所指口罩經過60次清洗後效能「只會輕微降低」。 不過CuMask的壓力降(pressure drop)表現3次均維持在2.34與3.65之間,意味經清洗後仍能保持高透氣度。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副院長張順彬亦以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檢查清洗20次後的CuMask,發現其銅粒平均分佈在顏色的抗菌層,粒子大小約為0.5至3微米,未見脫落迹象,他相信銅粒較難「travel(穿透)」到內層被人體吸入,惟檢測最外層布料,未如政府所指有一條條線狀銅紗。 至於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鍾國斌與理大研發的布口罩,全新的過濾率為51.1%,清洗10次後為50.2%,清洗20次後則為53.3%,過濾率變化不大;壓力降則由最初27上升至32及37.6,意味透氣度或會隨着清洗下降。 另一款於坊間美妝店有售,聲稱在香港製造的「AA99」抗菌布口罩,測試數據反覆,全新的過濾率為34.4%,清洗10次後的一個過濾率為46.7%,另一個清洗20次後更有51.7%;壓力降由最初15.7上升至24.6及23.4。…

Read More

隱私權保護政策

請細閱並示意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按下「接受」表示你已同意並願意接受香港藥房格價網站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