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洗手?
洗手是簡單而有效的衞生習慣。正確的洗手方法能避免感染及傳播傳染病。在日常生活中,你的雙手有機會接觸病菌,例如接觸動物、觸摸受污染的物件等。如果在沒有妥善地洗手的情況下而接觸眼睛、鼻子或嘴巴,你便很容易因此而患病,同時亦會因接觸別人或觸摸物件表面,而將病菌傳播。
幾時要洗手?
時刻洗手能夠減低病菌數量和傳播疾病的機會。


請謹記在以下情況必須洗手:
個人衞生:
1. 接觸眼睛、鼻子及嘴巴前
2. 進食或處理食物前
3. 如廁後
4. 如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即打噴嚏或咳嗽後
接觸或處理受污染或不潔物件後:
1. 為幼童或病人更換尿片,或處理被污染的物件後
2. 接觸動物、家禽或其糞便後
3. 處理垃圾後
4. 觸摸公共物件,例如電梯扶手、升降機按鈕或門柄後


其他:
1. 探訪醫院、院舍或護理病人之前和之後
2. 任何時候當你發覺雙手骯髒
注意:
- 切勿與其他人共用毛巾。
- 抹手紙用後應妥為棄置。
- 妥善放置個人毛巾,並應每日至少徹底清洗如能預備多於一條毛巾經常替換,則更為理想。
(資料來源: 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