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日講「氣虛」,其實氣虛係咩意思?簡單理解,所謂「氣虛」表示元氣生成的狀況不及消耗的多,是氣虛體質主要成因,通常這類型體質的人,會有元氣不足、精神萎靡、肢體容易疲乏、氣短、自汗、舌淡紅且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脈象虛緩、面色偏黃、目光少神、唇色黯淡、毛髮稀疏,以及肌肉鬆軟不健壯、體形偏虛胖等特徵。今日就同大家介紹4大補氣中藥材! 在中醫認為,氣是萬物生命活力的泉源,也是構成並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如果氣的運行紊亂或不夠活暢時,人就會失去健康。而氣虛體質的症狀表現,常有反覆感冒、講話有氣無力、四肢乏力、易流汗、腹部有下墜感等;冬天喝雞湯補一補,可加一些補氣中藥,例如:黃耆、黨參、西洋參、四君子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 1.黃耆 黃耆可說是補氣神器;補氣昇陽、益精固表、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浮腫、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要注意的是,有高熱、大渴、便祕等實熱症者忌用。 【不適合吃黃耆的人】▶黃耆壯脾胃,對氣虛脾濕的人很適合,因為這些人虛胖、肌肉鬆軟;但火氣大、身體乾瘦結實的人就不適合。▶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耆,因黃耆固表,會留邪滯病。▶陰虛、濕熱、熱毒較重的人,不可以吃黃耆,會助熱傷陰,使病情加重。 2.黨參 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無食慾)、大便不成形、氣津兩傷的口渴;另外也針對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症,以及病後體虛、營養不良。 【不適合吃黨參的人】▶氣滯、怒火盛者。▶肝火旺盛者。▶服用藜蘆者。 3.太子參 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後氣陰兩虧等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