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秋節 中秋公眾場地及公共交通服務安排一覽

今天碰巧中秋節遇上10月1日,加上中秋節翌日、周六、周日,市民可享一連4天長假期。疫情當下,市民或會迎接近年最沒有節日氣氛的中秋佳節,當局為免人群聚集,康文署已取消在各區公園的中秋綵燈會及花燈擺設;而目的為驅走瘟疫,在中秋前後一連3晚舉行的大坑舞火龍傳統活動亦已取消。 不過康文署未有阻止市民賞月,各區公園將會如常開放,其中2個場地,包括愛秩序灣公園主題水景及仿漁棚、將軍澳單車館公園人工湖,會延長開放時間。 至於公共交通服務方面,港鐵今年中秋夜不設通宵服務,是自兩鐵合併以來,第2次未有在中秋夜提供通宵列車服務。至於九巴則會加強晚間時段部分地區的巴士服務。 各類公共交通服務安排︰ 港鐵︰繼去年中秋節不設通宵服務,今年亦沒有通宵列車服務。 九巴︰在中秋節當日,會因應實際客量需求,增調資源加強油尖旺、觀塘及港島區晚間時段的巴士服務,方便市民出行,深宵線和通宵線將維持正常服務。 新巴及城巴︰因應客量情況,於10月1日至2日加強多條路線的班次服務,路線包括: 102、118、619、681、N118、N121、N122 及 N619;其他通宵路線亦會因應情況加強服務。…

Read More

港媽斥巴士裝USB插座「電親小朋友」 城巴新巴:電壓低非常安全

近日有網民轉貼一名母親在社交網站的帖文,母親貼出一張疑似新巴座位照片,質疑巴士座位背後加裝 USB 插座,只是方便乘客「打機」,但有機會「電親小朋友」,甚至影響身邊的人,揚言要向巴士公司投訴。 新巴城巴在 Facebook 發文,引述工程部稱,座位的插座只有5V直流電輸出,其中單頭插座電流輸出係2.1A,而雙頭插座的電流則有3A,每個插座最多只有1.5A。整個 USB 充電系統是一個特低電壓的系統,非常安全,而且所有插座都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漏電機會低,呼籲乘客可以放心使用。 不少網民都批評港媽無理取鬧,有人貼上嘗試用手指插入插座的照片諷刺港媽;亦有人讚揚兩巴認真回應。

Read More

台大媽沒口罩不能上巴士 旁人暖送一個被拒 一個原因令人反白眼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雖然目前台灣疫情趨緩,但民眾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依然要佩戴口罩,對於未佩戴者,駕駛是可以拒載的。近日就有網友分享,在等巴士時,遇到一位婦人沒戴口罩,所以準備上車時,他好意提供卻被拒絕,貼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 原PO在《爆怨公社》表示,在等巴士時,看到前面有一位30幾歲的婦人,因為沒戴口罩,被巴士司機揮手拒載,面對這樣的情況,原PO拿出實名制信封,拉出口罩,遞給這位婦人,沒想到的是,這位婦人竟說「我不喜歡藍色的,有沒有粉紅色或黃色?」 原PO指出,最後這位婦人,還是沒有拿口罩,依舊站在原地等巴士,「難道是,我又老又醜惹人家不願意嗎?」 網友們看完也紛紛回應,「傻眼,還挑顏色」、「她等的是口罩,不是公車」、「這年頭做愛心,記得設備要齊全」、「不是要心存感恩之心嗎,還挑顏色」、「不是你的問題,是口罩的問題」、「你做得很棒,不過就是有這種人讓社會冷漠」、「她到底是在等公車,還是在等特殊色口罩」、「這個人需要的,應該不是口罩」。 根據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如果在大眾運輸上沒戴口罩會予以勸導,勸導不聽,就會予以處分,開罰3000元至1萬5000元,若有故意擾亂秩序行為的也會處分。

Read More

疫情下外出要留意高危點 搭港鐵巴士要避開幾個位!

相信大家也有目睹過有人上廁所後徑直離開或者用手去掩口咳嗽的情境,當一雙雙上述充斥惡菌的手使用扶手後,會留下甚麼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亞利桑那大學環境微生物學教授 Charles Gerba 的研究發現曾在電梯扶手發現大腸桿菌、糞便、血液、尿液和人體組織分泌物,雖然研究地點是加拿大,但重點是帶出扶手的危險是超乎大家想像。 本港扶手現抗藥性細菌 只依靠人手清潔 直接一點,看看本地的研究,情況更為誇張!前年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在8條港鐵線採集列車車廂扶手的細菌樣本當中,竟有抗生素四環素及萬古黴素的抗藥性,而這兩種抗生素主要應用於豬場飼料。而香港高鐵的開通,令中港人流接觸更頻密,當中不少中國人是由其他省份轉乘高鐵來港。 而高鐵途經的廣州,當地的鐵路系統衛生情況三年前已有廣東藥學院驗出超級細菌,團隊在自動扶手電梯、扶手、座椅、售票機等抽查320個樣本,結果逾六成含有耐藥的葡萄球菌,有8個更含有超級細菌。 而本港目前無論是車廂扶手或者是車站內電梯的扶手,多為人手清潔加上載客量之龐大,細菌可說是避無可避,捉過扶手後,單用紙巾抹手有用嗎?消毒搓手液又是否有效殺菌 ? 宜帶備消毒搓手液或濕紙巾…

Read More

大懵少女臨上車始知無戴口罩 折返一刻被叫停車長舉動窩心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市民外出時均佩戴口罩自保。台灣有女乘客分享,指自己日前趕時間出門、忘記戴口罩,至追巴士時才發現自己臉上無口罩。她原打算折返回家,惟司機得悉其情況後,馬上開門讓她上車,更贈予她一個「私伙」口罩應急,令女事主大為感激,事後更致電相關巴士公司表揚對方。 台灣一位女網民於25日早上在 Facebook 群組「爆怨公社」中發文,表示自己日前趕時間出門,以致忘記佩戴口罩。事主指好不容易才跑到巴士站,見旁邊等車乘客都有戴上口罩,才赫然發現自己未有戴口罩出門。事主指當下決定折返回家拿口罩,有心理準備將要遲到,故等到巴士埋站時向司機揮手,示意自己不打算上車, 「我跟大哥(司機)用手揮揮,說我沒有戴口罩,我不搭,抱歉。」 未料,巴士司機見狀依然埋站,更打開車門向身處車站的事主指「先上車再說」,司機更似是明白事主遭遇,私下掏出一個「私伙」口罩予事主應急,令事主無比感動, 「我不斷道謝,也有要拿錢給他跟他買,但他不收。」 致電巴士公司道謝 事主表示對司機慷慨之舉相當感恩,其後更致電巴士公司道謝,希望能表揚這位「熱心助人的司機大哥」。事主又指聽過不少人搭巴士時曾遇上不禮貌對待,但不希望大家就此「一竹篙打一船人」, 「不要因為少部分的人,而忽略了那些辛苦工作的司機大哥,我也遇過招手直接開走的,也遇過被夾到的,但是偶爾遇到一個這樣的人,代表這個社會還是有美好的事物存在,也值得被讚賞。」…

Read More

輪椅大媽上巴士即除口罩搲腳 乘客斥噁心:搲完腳周圍掂扶手

本港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市民均加強防疫,卻有巴士乘客罔顧衛生,上車後馬上拉低口罩,更除鞋用手搲腳,被車長勸喻才勉強戴回,有目擊者指她更曾用骯髒的雙手觸碰扶手。 一位女網民於26日早上在 Facebook 群組「Tai Po 大埔」中發文,指乘搭來往太和邨和大埔墟港鐵站的71K線巴士期間,目睹一名坐輪椅的大媽,甫上車即拉低口罩,並在車廂內除鞋,甚至「晾」高腳,再用手搲腳。 事主指,由於車長難以看到其位置,自己決定開口提醒大媽指「阿姨戴返個口罩啦」。車長聞言亦即介入,請大媽戴回口罩,否則「唔開車」。事主形容,此時大媽便用曾經搲腳的手,拉高口罩覆蓋口鼻,惟其態度輕挑,且帶回口罩後繼續搲腳,令她大為反感: 「(大媽)仲好意思話,跌咗(口罩)落嚟,我明明睇住你拉落嚟,算數,見你戴返,但佢真係好冇公德心囉!」 事主表示,已非首次遇到該名大媽,指「呢個阿嬸我成日喺富亨見到佢」,更稱對方「識行」,毋須借助拐杖步行,認為大媽的行逕非「正常」與否的問題,而是涉及公眾衛生, 「佢(大媽)不停搲完(腳)跟住周圍掂返喺扶手位到,請問下手唔知掂咗,會點呢?依家呢個環境係咪應該注意返啲衛生呢!」…

Read More

【有片】大叔搭巴士一度拒戴口罩 發偉論「日日都有人死㗎啦」

武漢肺炎疫情嚴重,政府強制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乘客必須佩戴口罩,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但網上流傳片段,仍可見有乘客乘搭巴士時拒戴口罩,與其他乘客爭拗,更大聲鬧「日日都有人死㗎啦」。 有網民在社交媒體群組「屯門公路塞車關注組」上載一段影片,片段顯示有一位中年男子因不滿被要求戴上口罩而與其他乘客爭執。據網民指,該名中年男子起初沒有戴口罩上巴士上層,其他乘客向車長舉報。車長於是把巴士停泊在路邊,走到中年男子的所在位置勸籲他帶上口罩。惟該名中年男子屢勸不聽,直到車長請他下車及稱報警處理,他才願意戴上口罩。 片段可見該名男子戴上口罩後仍繼續與其他乘客爭執,大聲道「日日都有人死㗎啦」、「我理得你呀」,揚言「擺上網吖!批鬥我呀!」。其他乘客不滿中年男人不戴口罩的自私行為,指他「生累人死累鬼」、「又要威又要帶頭盔」。而上載影片的網民稱「俾大家知道提防一下呢個人」。

Read More

「退休車長」搭巴士「曬證」拒戴口罩 車長勞氣:唔戴就請你落車

有乘客於16日遇到一名伯伯上巴士後拒絕佩戴口罩,甚至「曬證」自稱為退休九巴車長,聲稱自己有「特權」,惟車長拒絕接受,勞氣地向他說教,並堅持稱:「你上得我車嘅,我唔理你『曬唔曬證』,『曬證』就更加要守規矩先啦!」 一位女網民於16日下午在 Facebook 群組「香港突發事故報料區」中發文,表示自己當日下午12時49分,登上一輛由將軍澳(彩明)開往荃灣西的290號巴士,期間目睹一名伯伯未有佩戴口罩就上車,更聲稱自己為九巴退休司機而可獲轄免,車長及乘客均上前勸其戴回口罩,事主形容: 「(伯伯自恃)有九巴(司機)退休證『大曬』,已經叫咗個阿叔戴返口罩,溝通唔到先請司機『大佬』上嚟。」 從影片可見,該名伯伯坐在上層最前排座位,車長勞氣地向其說教,勸喻:「阿公,戴返個口罩先啦好嗎?」。未料伯伯忽然「發惡」,聲稱自己以前「揸開603(線巴士)」,並出示一張證件,示意自己為退休九巴車長,車長聞言不禁反駁: 「我唔理你係咪九巴(退休車長),麻煩你戴(口罩),你上得車嘅就一定要(戴口罩)。我唔理你係咪603(線巴士)定幾多,你上得我車嘅,我唔理你『曬唔曬證』,『曬證』就更加要守規矩先啦!」 伯伯聽後,反認為車長不相信他的講法,繼續「嘮嘮叨叨」,車長便加重語氣指罵:「我唔係話唔信!依家法例規定上巴士一定要戴口罩!一係你就落車!如果唔係我唔開車架!」 然而,對方彷彿「錯重點」,仍然堅稱自己「以前係『阿頭』」,車長聞言再也按捺不住怒氣:「我唔理你係咪『阿頭』!如果你上得巴士就麻煩你戴返個口罩,一係你就落車!如果唔係我就唔開(車)架喇!你唔好迫我打電話報警!」 惟該名伯伯依然「執着」於「九巴」的問題上,車上不少乘客不禁鼓譟起來,稱應取消其「退休證件」。期間一名熱心男乘客步至上層,詢問「係咪要口罩啊?」,並把一個口罩遞給伯伯,他卻堅拒收下,任人友善勸喻「揸住(個口罩)啦」,他仍無動於衷,車長見況只好繼續指摘:「你唔戴口罩我點開車啊?法例規定咗架!」。…

Read More

無品客上落巴士扮戴口罩瞞車長 坐低即除 孕婦:你中全車都會中

「口罩令」於15日生效,然而有網民發文大呻,有無品乘客早於法例實施前已想到方法避開,僅於上落車時「戴一戴」口罩讓車長看到,走到座位時卻即時除下,或是「戴口不戴鼻」,直指相關做法成為「漏洞」,危害其他乘客安全。 有女網民昨於 Facebook 群組「大埔 Tai Po」發文,指一名男乘客每天早上8時15分,都會乘搭72號由太和前往長沙灣的九巴班次,於深水埗附近落車,不過他一直沒有戴口罩的習慣,樓主透露自己正懷有身孕,故每次見到對方都會避之則吉,「我有咗bb都會坐到九丈遠!怕咗佢,又費事同佢嘈!但見其他人又唔出聲」。 樓主指14日男乘客上車時更出蠱惑扮戴口罩,「上車扮嘢戴一戴,過咗個司機去到個位又除返」,落車時為了瞞過司機再次「做下樣戴一戴」,令她非常不滿:「咁有用咩?你中招全車都有機會中㗎!病毒四圍走多得你呢啲人!口罩唔係裝飾品好無?」 網民看過帖文深有同感,直言如在交通工具上看到有人不戴口罩就要舉報,「即報警同找司機,法例坐車要戴,所以上咗車唔可以除,途中除就要舉報」。亦有網民認為規例有漏洞,最終仍靠市民自律,「就是上咗車先除,司機點會睇到」、「拉低口罩講電話和露出兩個鼻孔,算有戴口罩抑或冇戴?」。 政府日前公佈全新規例 《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599I章》,規定所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必須配戴口罩,任何人登上公共交通工具,或身處港鐵已付車費區域等,必須一直配戴口罩。如不戴口罩,授權人士包括營運商、司機和警員均可拒絕有關人士進入地鐵區域或登上交通工具。…

Read More

缺德大叔搭巴士捽腳 「上車捽到落車」 網民怒斥:張圖有臭腳味

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時請顧及他人感受,切勿影響其他乘客。有網民於26日乘搭巴士時,驚見旁邊一名男乘客不停地捽腳,「上車捽到落車」,非常嘔心,遂拍照上傳至網上。大批網民看後怒轟涉事男子缺德:「好核突」、「咁變態㗎,好唔衛生啊!」 有網民昨日在 Facebook 群組「屯門公路塞車關注組」發帖,並且上傳照片,稱他近日乘搭來往屯門及葵芳的58M巴士期間,駭然發現巴士下層一名男乘客竟公然捽腳趾,上車後一直捽到下車,當時前座還有其他乘客,看得他直指「想點」。 帖文一出,不少網民痛斥涉事男子「賤格」,紛紛留言指「尊重下人啦阿叔,呢度唔係你屋企」、「坐前面嗰個好慘」、「張圖有臭腳味」,許多人亦擔心男子隨後會用捽腳的手按鈴下車或碰到扶手,「搲完腳再掂扶手再㩒鐘,勁污糟」。有人則建議樓主下次若遇到同類情況,大可「幫佢打閃光燈,等佢睇清楚自己啲腳皮」,或者「大聲問:『先生,你介唔介意返屋企再慢慢搲呀?』」當場直斥其非。

Read More

司機勸戴口罩 老翁暴怒摑兩巴掌 警方:年紀大免罰

武漢肺炎疫情仍未緩解,大陸目前搭巴士也強制要戴口罩,不過日前遼寧一名巴士司機遇到沒戴口罩的乘客,按照規定要求對方下車,沒想到另一名年老乘客突然抓狂,甚至用力摑司機兩巴掌,更離譜的是,司機事後報警處理,警方卻表示,老翁已年過71歲,免予處罰和拘禁。 根據《梨視頻》報導,這事件於11日發生在遼寧葫蘆島,劉姓巴士司機載客時,遇到一名年長女性帶著孩子,兩個人都沒戴口罩,不過他們上車時向司機表示自己有口罩,還伸手進包包裡翻找,司機提醒後就讓2人上車了。不過他們上車後一直沒戴上口罩,司機屢勸不聽,因此開口請2人下車。 不過這時車上另一位老翁突然情緒失控,到駕駛座旁對著司機破口大罵,甚至動手打他2巴掌,其他乘客在一旁勸說也沒用。司機隨後報警處理,辦案警員先是表示會對老翁處以拘留10日,但又因為他年紀已經超過71歲,免於處罰和居禁,讓司機難以接受。 司機表示,老翁事發後仍然態度囂張,「施暴者這麼多天以來拒絕和我調解,拒不賠償,拒不道歉」,因此將會對老翁採取法律途徑。巴士公司得知此事後表示,劉姓司機到職以來表現良好,因此針對這次事件給予500元人民幣的「委屈獎」,安慰他心裡的委屈。此事件也引起網友罵聲連連,「倚老賣老,年紀大就可以不遵守法律了?」、「法律是給年輕人和中年人準備的?」、「我錯過了未成年亂來的機會,所以是說等我老了也可以為所欲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