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6大病徵】照X光驚見「香菇塞腸」 30歲男愛燒烤患大腸癌

經常進食燒烤食物,恐增患大腸癌風險!台灣一名30歲男子平日喜愛食燒烤及炸物,早前因便秘及肛門有異物求診,檢查後驚揭大腸被一顆「完整香菇」阻塞;而阻塞的原因,竟是因該位置出現腫瘤所致。經切片化驗後,男子確診患上第二期大腸癌。 台灣急診科醫生柯世祐日前在電視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病例,指一名平時有便秘問題的30歲男子,某天半夜衝到急症室求診,向醫生稱自己便秘、且一直覺得肛門有異物,更挺出凸肚焦急地問:「怎麼越來越大?」 柯醫生翻查病歷,發現男子前一晚也因同樣問題求診,當時醫生處方了軟便藥及甘油條,惟他仍未能排便。柯醫生先以照X光檢查,發現男子小腸有明顯阻塞,有「氣液象限」,如水管般一排一排。大多的腸阻塞為過去有膽囊、盲腸開刀病史所致,但男子矢口否認;再安排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檢查,發現其大腸確有阻塞情況,故被轉到大腸直腸科接受手術。結果發現,男子的腸道竟然被一顆完整的香菇阻塞。 柯醫生表示,香菇理應可以通過大腸,但由於香菇堵住的位置剛好有腫瘤,因而導致腸阻塞。後來經切片化驗,證實腫瘤已蝕入肌肉層,確診為大腸癌第二期。他坦言,30歲罹患大腸癌的病例少見,仔細查問男子的生活習慣後才發現,對方從小愛吃燒烤及高油脂的炸物。 柯醫生提醒,大腸癌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若感覺腸胃道有異狀、排便出現異常,千萬別再依仗自己年輕、身強體壯無所謂,別等到病發時才後悔莫及。 5大高危生活習慣 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顯示,大腸癌有3個高危因素引致,包括不良生活習慣、患有大腸瘜肉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以及近親曾患大腸癌或遺傳性瘜肉症侯群。5大高危生活習慣如下: 進食過量含飽和脂肪的食物 食物纖維攝取量不足…

Read More

胰臟癌初期難察覺 3檢測方法點揀最啱?

胰臟癌向來有「癌王」之稱,初期難發現、死亡率高,是癌症中最可怕的一種。當中不乏名人因胰臟癌病逝,早前有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昨日前 TVB 監製錢國偉亦因胰臟癌病逝,終年58歲。還有蘋果創辦人 Steve Jobs、CHANEL 創意總監「老佛爺」Karl Lagerfeld 等。患胰臟癌症狀難察覺,靠平日驗血又能否檢查出患胰臟癌呢? 胰臟癌早期難發現,但不少人都聽過驗血檢查,以癌症指數來得知患癌的風險,但驗血檢測又是否準確? 胰臟癌檢查…

Read More

【附減少油煙貼士】用氣炸鍋不開抽油煙機 油煙濃度暴增1525倍恐傷肺

使用氣炸鍋煮食未必健康。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於密閉空間使用氣炸鍋時,空氣中的油煙濃度比使用一般油鍋高出13倍,假如不開抽油煙機,油煙濃度更會暴增1525倍,對呼吸道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不開抽油煙機 油煙濃度增1525倍 該研究由長榮大學團隊進行,研究人員在精密環境中模擬家庭廚房使用氣炸鍋與一般炒菜油鍋,在開啓抽油煙機的情況下,烹煮油脂含量高的香腸與豬肉。結果發現,使用氣炸鍋的油煙濃度,竟比使用油鍋高出13.15倍。而在不開抽油煙機的情況下,油煙微粒顆數更暴增1525倍。 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副教授張振平表示,使用氣炸鍋會產生PM0.3和PM0.5的顆粒物,比起大眾一般所熟悉的PM2.5,PM0.3與PM0.5的肺泡沉積率更高,即更容易進入肺泡,對呼吸道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張振平續指,在中式料理常見的蒸、煮、炒、煎、炸等烹調方式中,以油炸所產生的油煙濃度為最高,又提醒,氣炸鍋雖然不用油,但同樣會產生油煙。 他分享了3種減少油煙的貼士: 使用抽油煙機,假如無法將氣炸鍋放在抽油煙機正下方,至少將氣炸鍋排氣孔朝向抽油煙機方向。 如家中沒有抽油煙機,最好將氣炸鍋放在陽台或窗邊使用,並把氣炸鍋排氣孔朝向戶外,以利降低室內油煙濃度。 在氣炸鍋排氣孔附近一段距離,放一條濕毛巾,有助吸附油煙。 氣炸鍋使用貼士…

Read More

本港癌症個案每年逾3.4萬宗創新高 3種女性常見癌症升幅最多

2018年本港癌症新增個案再創新高。醫管局轄下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早前公佈,2018年本港癌症新增個案達至34,028宗,較2017年增加953宗或2.9%;當中大腸癌仍為本港頭號癌症,錄5,634宗新症;而以女性為主要患者的乳癌升幅亦較2017年增5.8%;另子宮頸癌由2017年第9位升到第7位。 2018年頭5位癌症排名與2017年一樣,分別為大腸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肝癌,佔全港癌症新症個案57%。當中大腸癌為最多,錄5634宗新症,佔16.6%;第二位為肺癌,錄5252宗新症,佔15.4%;乳腺癌錄4645宗新症,佔13.7%;前列腺癌錄2204宗,佔6.5%;而肝癌錄1742宗,佔5.1%。 此外,癌症為本港頭號殺手,2018年共14,594宗癌症死亡個案,較2017年增加240宗,上升1.7%,當中五大癌症佔全港癌症死亡個案63%,依次為肺癌、大腸癌、肝癌、乳腺癌,以及胰臟癌。 2018年頭5位致命癌症排名及數字: 癌症種類 死亡個案(宗) 百分比(%) 與2017年比較 肺癌 3853…

Read More

新居入伙35歲男戶主離奇患鼻咽癌妻子流產 竟與一個原因有關?

日前台灣腎臟科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35歲男子在一年前新居入伙後,就特別容易感冒、常感疲倦,期間太太更不幸小產。日前男子因長期感冒求診,檢查後發現患上鼻咽癌。經醫生分析,懷疑夫婦因長期吸入新屋裝修所釋出的甲醛,引發慢性中毒,而引導致患癌及小產。 台灣腎臟科醫生洪永祥日前在電視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病例,指一名35歲男患者自從1年前搬進新居後,特別容易感冒。起初夫婦二人以為是風水或氣場問題,但燒香拜神後,身體狀況仍沒好轉,感冒甚至1個月都沒康復,故到醫院求診。當時男子表現得很疲倦,下肢亦出現水腫問題。 洪醫生指,男子本身左腎先天萎縮,從小只有一顆腎,但在正常情況下,一顆腎仍是足以應付身體所需。然而,經抽血檢查卻發現他肝腎功能不太好,進一步檢查時又發現其頸部左邊有一塊不規則、約2至3厘米大的硬塊。最後經切片檢查,男子確診患上第二期鼻咽癌 ; 所幸經放射治療後,病情得到明顯改善。 醫生研判為甲醛中毒 當時,耳鼻喉科醫生認為,男子不煙不酒且年紀尚輕,患上鼻咽癌的情況並不單純。經詳細問診後,得知他搬新家不久,因此進一步認為是甲醛中毒,而甲醛的釋出,極有可能來自新居裝潢。至於他會出現感冒、流鼻涕的症狀,亦是甲醛濃度過高所致。 同時,洪醫生亦懷疑,患者的妻子雖然喜歡喝水、吃蔬果,有助身體排出毒素,惟不幸流產也可能與甲醛有關。 3大減甲醛貼士 洪醫生提醒,新屋裝修後要檢測甲醛濃度,或打開門窗,通風幾天,避免慢性中毒。此外,又提醒多進食含維他命C、膳食纖維的深綠色蔬菜,有助身體排便、排出毒素,避免便秘令體內毒素的濃度升高。…

Read More

夫日夜放屁妻難忍惡臭分房睡 揭因三個飲食習慣致患癌

放屁是正常生理反應,但如果長期「放臭屁」,或為患大腸癌先兆。台灣一位醫生日前分享病例指,一名中年漢十多年來受放屁問題困擾,令妻子亦難忍惡臭要求分房瞓,工作上受影響,也令他不敢約朋友。隨後醫生發現其身上傳出濃烈「魚腥味」,經檢查後揭發罹患大腸癌。 復健科醫生李薇在台灣健康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指曾有一對年約50歲夫妻求診,本來主要治療太太的五十肩,惟二人入房後,李醫生聞到強烈「魚腥味」,又有「呠呠」聲響,隔著口罩亦難掩惡臭,不禁詢問病人是否在街市工作,妻子才尷尬地承認因丈夫放屁所致。 公司特設「單人辦公室」 防影響同事 妻子表示,丈夫自30多歲起已長期受放屁問題困擾,生兒育女後情況未見改善,甚至因屁太臭令她難以同睡,令夫妻二人要分房;在工作方面,公司更要為他特別安排一個單人辦公室,以免影響同事。她又指,丈夫因患上此怪病不敢出門,導致朋友越來越少,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李醫生細問下發現,其丈夫雖沒有家族遺傳性疾病,但承認愛吃炸物、辛辣和重口味食物,經轉介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其大腸長有一顆巨型腫瘤,且阻塞到腸道,證實患上大腸癌。李醫生指出,不斷放屁及臭屁帶「魚腥味」並非大腸癌初期病徵,而是癌症後期巨瘤阻塞腸道引致。 第2號癌症殺手 每年2000宗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香港每年約有2,000多宗大腸癌個案,發病率高居癌症排行榜的第2位,而死亡率亦在所有癌症中佔第2位。近年更有數據顯示,本港大腸癌個案有上升趨勢。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大腸癌有3個高危因素引致,包括不良生活習慣、患有大腸瘜肉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以及近親曾患大腸癌或遺傳性瘜肉症侯群。 5大高危壞習慣如下:…

Read More

【附醫生解說】25歲女頭痛兼視力模糊以為生瘤 做手術揭腦部疑一個原因藏寄生蟲腫囊

誤吃受污染的食物隨時感染寄生蟲!澳洲一名25歲女子,早前因持續一星期頭痛及視力模糊而求醫;醫生原以為以上不適或由她腦部腫瘤所致,惟動手術時始發現其腦部竟藏有一個充滿寄生蟲的腫囊。今次為當地首宗本土囊蟲病的病例。 據《CNN》報道,該名女子在過去7年,每月均會感到頭痛約2到3次,而最近一次更持續了一個多星期,而且伴隨視線模糊,遂到醫院接受磁力共振造影檢查。醫生發現,其腦部有一個腫瘤狀的異物,原本還以為頭痛是因腫瘤而造成,但做手術時始發現該「腫瘤」為囊蟲病,即一個充滿絛蟲幼蟲的腫囊。腦部腫囊被切除後,其病情已無大礙。 或因誤食受污染的食物所致 報道引述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於上個月21日發表的論文,指以往澳洲的囊蟲病病例大多來自移民,或是由非洲、亞洲或是拉丁美洲而來的輸入個案;然而該名女子卻從未出國,故被認為是首宗澳洲本土囊蟲病感染個案。而該名女子曾任職咖啡師,沒有接觸過貓狗等動物,感染絛蟲的風險理應極低,故推斷她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誤食含有絛蟲的食物。 可在腸道內存活1年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指,絛蟲蟲卵進入人體後,在2至3個月內成熟為成蟲,並於腸道內存活1年之久,最長可達2米至7米,可由進食未經煮熟且受感染的牛肉、刺身等,或者接觸患病者的糞便或飲用帶絛蟲卵的污水感染,並導致腹瀉、嚴重肚痛、便秘甚至癲癇等問題。 寄生蟲潛伏期長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接受訪問時曾指出,絛蟲在人體內的潛伏期相當長,且症狀不明顯,病人不易察覺,可能在感染數周至數月後,才出現肚痛、肚瀉、體重驟降等病徵。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指出,由寄生蟲感染而引發的囊蟲病,嚴重可致命,同時也是成人癲癇發作的主要原因。

Read More

女子耳朵痕耳垢黑紅色患癌 醫生:亂挖耳致慢性發炎可演變為癌症

不要亂挖耳!台灣有耳鼻喉科醫生近日分享一宗病例,一名50歲女子因為本身是油性耳,因耳朵特別痕癢及耳鳴,耳垢呈黑紅色而求診,結果被驗出耳朵有腫瘤,確診患上罕見癌症。 台灣耳鼻喉科醫生吳昭寬在當地電視節目《醫師好辣》表示,該名50歲女子因為是油性耳,較易有耳垢阻塞,故每3個月會定期到耳鼻喉科清理。後來她耳鳴、耳悶情況特別嚴重,並出現頭暈症狀。由於耳朵很痕癢,特別塞,她不敢挖,只用棉花棒在耳朵輕輕掏一掏,結果她發現耳垢不像以前,如蟹膏般呈土黃色,而是像「松露混著番茄醬」,呈黑紅色的。 吳醫生用窺鏡檢查後發現,女子耳朵裡面有個很大的「粉紅色肉團」,切片檢查後發現是個2cm大的腫瘤,確診患有罕見癌症「耳道鱗狀上皮細胞癌」。醫生指,女子因耳道被腫瘤塞滿,故出現耳朵痕癢及耳鳴情況。接受手術及其他治療後,女子目前康復情況不錯。 他提醒,別小看耳朵這個部位,因這種癌症會影響聽覺,當腫瘤侵襲神經部位,有機會癱瘓整個聽覺系統這與慢性發炎有關。他叮囑不要亂挖耳,因為過度機械的刺激,會令耳朵皮膚的細胞演變為癌症,慢性發炎物質會產生惡性病變。 棉花棒會將耳垢越推越入 本港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鍵明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不建議市民用棉花棒、耳刮等器具掏耳。因為外耳道有自動機制,由耳膜處向外蛻皮,將耳垢自然推出,原理如表皮角質一樣,理論上毋須再處理。 若常用棉花棒掏耳,反易將耳垢越推越入,引致耳道發炎、聽力減弱。 至於去耳垢噴劑是否有效?陳醫生指,醫學上常使用兩種噴劑,一種用於乾性耳朵,用以軟化耳垢,令耳垢更易推出耳道;另一種是溶解噴劑,令耳垢溶化後流出耳朵。他指出噴劑效果要視乎耳垢分量而定︰ 如只是輕微積聚,可以幫助耳垢離開耳道;但若耳垢堵塞情況嚴重,就需到專科醫生求診,以便洗耳或由專用儀器將耳垢吸出。 陳醫生指,若感到耳痛或聽力受阻,或表示耳垢有嚴重阻塞,宜盡早求醫;但若只是一般耳朵痕癢,或只是內部發炎或敏感引發,可輕輕在牙骹位置按摩,切忌用工具伸入耳道圖「止癢」。

Read More

9旬癌末伯伯昏迷搶救增痛苦 家屬要求醫生續命1年 只為避270萬遺產稅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台灣一名9旬失智伯伯患上末期癌症,已失去意識並有多重器官衰竭情況,醫生認為繼續治療只會徒添痛苦,勸家屬做好心理準備,惟家屬要求醫生無論如何都要盡力搶救,讓伯伯再多活一年,目的卻只是為逃避繳付約270萬港元的遺產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生蘇一峰,於周一(28日)在 Facebook 發文分享自己遇到的一宗病例,指一名失智多年的9旬伯伯,不幸患上末期癌症,目前已失去意識,醫護人員為盡力延續他的生命,已為他插上氣管插管、鼻胃管和尿管。 家屬為逃遺產稅堅持急救 惟蘇醫生形容,伯伯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漸現多重器官衰竭情況,認為其大限將至,於是通知家屬要有心理準備,期間家屬堅持要醫護人員為伯伯急救,希望讓他能「再活一年」,但原因卻是為逃避繳付約1,000萬元新台幣(約270萬港元)的遺產稅。蘇醫生聞言大感無奈,認為反而會令伯伯徒添痛苦, 「醫護團隊努力跟家屬會談,希望能幫幫患者,最後一路能好走⋯⋯」 蘇醫生認為家屬的決定,反而會令伯伯「走得不安寧」,對他作無效的治療,也是在浪費醫療資源。 不少網民看到帖文後,均批評伯伯家屬的做法不可取,「家屬希望老者為了自己活,真的是愛他嗎?」、「看了好心痛,這老人家辛苦了」、「老人家不得好死是家屬的期待?」、「怎麼忍心折磨自己親人,金錢有這麼重要嗎」、「子女這種作為很不孝,也浪費醫療資源」、「這些人實在是太自私太狠心!讓老人家受罪,讓全民承擔費用」。 台灣法例: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家人財產需繳稅…

Read More

【附2個步驟清洗】食物盒用一年膠圏藏10億惡菌 霉垢含黃麴毒素可致肝癌

無論是貯存吃剩的飯菜或帶飯,都會用上保鮮盒,但不少人用後清洗時,都忽略盒蓋的防漏膠圏,令膠圏長期積聚污垢,以致發霉發黑。台灣有電視台曾委託實驗室研究,發現保鮮盒使用一年後,膠圈含菌量超過10億,霉菌更會含有致癌物黃麴毒素。 台灣東森新聞台曾委託實驗室,在已經使用一年的保鮮盒膠圈採取樣本,利用檢測食品衛生的冷光儀,檢查其細菌含量,該儀器最大讀值可以到達10萬,但樣本檢測時竟然無法讀取數據,代表含菌數值多到儀器無法顯示。輔英科技大學大學保健及營養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李政達表示,儀器顯示樣本的含菌量「無限大」(overloaded),故估計該膠圈至少含超過10億細菌。 黴菌含黃麴毒素 可致肝癌 報道指出,保鮮盒經頻繁使用後,密封膠圏容易硬化,膠與盒蓋之間形成縫隙,容易積藏食物殘渣及水份,如果清潔不當便會發霉,變成細菌溫床;若膠圏3天不洗,黴菌便會以10萬倍增加,甚至釋出黃麴毒素。李政達解釋,黃麴毒素為致癌物,長期攝入損害肝臟及腎藏,甚至可誘發肝癌。 有家務達人則表示,除了保鮮盒,保溫水壺等家品都會用上防漏膠圏,屬最容易堆藏污垢的部位,惟被不少人忽略。她指出,只要用筷子便能輕輕挑出保鮮盒膠圏,清洗時將膠圈浸泡於梳打粉水中約10分鐘,再以刷牙輕輕刷淨即可。

Read More

【附肺癌7大症狀】不吃早餐汽水當水飲捱夜玩手機 12歲男童患肺癌末期母淚崩

生活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大人小童都需多加注意。中國一名12歲男童近日因鎖骨腫起一塊,其母遂帶他求醫,經診治後確診患上末期肺癌。其母聞訊後頓感晴天霹靂,透露兒子有食無定時、經常捱夜玩手機等壞習慣。而醫生亦指出,肺癌常發於長期大量吸煙的男性患者,未成年人患上肺癌的機會極低,懷疑不良生活習慣是男童致病誘因。 綜合中國媒體報道,今年7月底,湖南省一名陳姓婦人發現12歲兒子的左邊鎖骨上,長有一顆鵪鶉蛋大小、質地較硬、但不痛不癢的腫塊,遂立即帶兒子往醫院求醫。經檢查及組織化驗,男童確診患上末期的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疑3大不良生活習慣致病 現年41歲的陳婦得知噩耗後,感到十分震驚。她憶述自己在29歲懷上兒子,由於是獨生子,故全家對他寵愛有加;即使這幾年與丈夫到深圳工作,都會兒子帶在身邊照顧。然而,她透露兒子平日的生活習慣很不規律,幾乎都不吃早餐,連午餐都要父母「追著餵才吃上半碗飯菜」;兒子平日不喝水,只會喝果汁及其他飲品,深夜還經常趁他們睡著時捱夜偷玩手機。 男童的主診醫生指出,在惡性腫瘤當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而按男童的病理結果顯示,其腫瘤惡性程度高,癌細胞更已轉移到骨頭,形成骨質破壞,認為情況並不樂觀。他續指,肺癌常發於長期大量吸煙的男性患者,而未成年人患上肺癌的機會極低,像男童如此年輕的病例更是屈指可數。 主診醫生強調,患上肺癌的誘因或與吸煙、環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有關,部分患者一經發現已經是中晚期,形容「大部分來晚了」。他提醒若未成年人有長期不規律的生活習慣,宜多加注意;如有咳嗽,咳血、胸背痛等不常見的症狀,應盡早接受檢查,及早治療。 肺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 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網站資料,肺癌是本港首三位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新症超過4,000宗,單計2017年就有3,890人死於肺癌,成為頭號癌症殺手。 而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肺癌是香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患者以40歲以上的男性居多,主要成因包括: 吸煙或長期吸入他人的二手煙…

Read More

中大拆解牛奶激素迷思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牛奶可降大腸癌風險

一杯牛奶,擁有鈣質、蛋白質、維他命等多元營養素,足以提供日常生活所需,但有關激素影響卻一直存在爭議。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近日表示,目前未有充分證據顯示牛奶中的一些激素會致癌。中心並引述「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報告指,每日食用400克奶製品(2杯奶),有機會降低大腸癌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Centre for Nutritional Studies」在 Facebook 分享,近年有不少研究探討牛奶與癌症關係,牛奶中的一些激素如雌激素(ESTROGEN) 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被指與乳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等癌症相關。而中心就指出,目前未有充分證據顯示,牛奶所含的IGF-1和雌激素會致癌。 中心引述「世界癌症研究基金」2018年專家報告指,每日食用400克奶製品(2杯奶)有機會降低大腸癌風險。而原因可能與牛奶中的鈣和其他物質,可透過不同機制降低細胞變異機率有關。文中舉例指,鈣質或可中和大腸內的膽酸和游離脂肪酸,從而減低對大腸的毒性,保護大腸細胞。 由於未有充分證據證明,奶製品或牛奶如何影響其他癌症風險,中心建議如要預防癌症,不如聚焦以下風險因素:…

Read More

癌末只剩90日命被母趕出家門 45歲男蹲街邊賣菜獲善長送暖哭崩

染上惡疾卻被家人遺棄,內心悲痛難以言喻。台灣一名45歲男子患上大腸癌末期,醫生宣判他只剩90幾天性命。未料,母親竟將他視為負擔,更將他趕出家門;在無家可歸且身患重病下,他只好流落街頭,此時卻患上敗血病,健康每況愈下。為求生存,他咬緊牙關蹲坐街邊賣廉價蔬菜,僅盼在剩餘日子再看看世界。有慈善團體得知其慘況,遂上前關心及送上日常用品,暖心行為令他不禁落下男兒淚。 昨日(2日),台灣慈善團體「光線溫暖協會」在其 Facebook 發帖,稱日前收到粉絲告知,得悉台中火車站附近有一名患病男子流落街頭,精神萎靡,遂上前慰問,細問下得知男子姓阮,現年45歲。阮男透露其父親早前患病去世,之後他亦被診斷出患上大腸癌末期,更被醫生判斷「只剩90幾天可以活」。正需要治療之際,其母卻稱他「是個負擔、拖累」,更將他趕出家門。 生命正在倒數 仍盼靠自己能力維生 阮男表示,他身無分文,患有癌症卻沒有吃藥控制,亦沒有公司願意聘用他,無家可歸下只能睡在騎樓下。然而,他在此時患上敗血病,手腳瘀黑無力。為求半餐溫飽,他每天凌晨4時拖著被病魔侵蝕的身軀,慢慢走去街市買些他能用雙手提起的菜,再慢慢走到騎樓下販賣;短短10分鐘的路程,他卻走了近50分鐘,而他只以極便宜的價值賣出辛苦拿來的菜。他表示,雖然受病痛折磨,但仍會想辦法擺攤擋賺錢,不願乞討, 「絲瓜一條10元(新台幣·下同,約2.68港元),蔥一棵5元(約1.34港元)每天就賺個1、200元(約26.79至53.59港元),就過一天算一天。」 「光線溫暖協會」的工作人員見狀,除了把預先準備好的中秋月餅送給阮男,還拿出一封利是放進他手裡,他卻說「你們剛剛有給我餅了」,拒絕接受;工作人員再將阮男販賣的菜全部打包,並付他約1,000元(約267.93港元)。即使環境困苦,他也用微弱的聲音指「這太多了」,婉拒接受;最後在工作人員勸說下始接受好意,感動得落下男兒淚。 「光線溫暖協會」表示,如今阮男只剩下約90天性命,相信未必有人能夠體會他的恐懼和無助,又指他現時只想趁人生最後的日子好好看這個世界,呼籲若有當地人路過,可以上前關心及打氣,讓他離開前也能留下最美麗的記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