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童誤吞鈕扣電池 電池燒穿食道掉入心臟慘死

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探索世界,但也增加接觸細菌或誤食的危機。澳洲一名3歲女童誤食鈕扣電池後嘔吐、流鼻血及頻叫喉嚨痛,醫生檢查後發現電池燒穿食道落入心臟,最後在誤吞電池3周後不幸離世。 據外媒報道,3歲女童 Brittney Conway 在7月初因誤食鈕扣電池離世,其媽媽 Lorraine 回想起事發當日,她給女兒一枝棒棒糖,及後女兒大叫喉嚨痛,媽媽則以為是吞下大粒糖果所致,不以為然。直到女兒開始嘔吐、流鼻血及胸口疼痛,她才意識到事件的嚴重性。媽媽告訴當地媒體, 她雙手放在胸前,痛得彎下腰,大叫媽媽,媽媽。 女童病情漸趨惡化 媽媽立刻送女兒到醫院檢查,醫生初步檢查過後認為Brittney沒有大礙,判斷為食物中毒或受病毒感染,稱休養一星期便會康復。媽媽隨即帶同…

Read More

智慧齒零作用?人類近250年最高速演化 未來新生兒不會再生智慧齒

生智慧齒常引致牙痛、蛀牙問題,最近一項澳洲研究發現,人類正以近250年最高速演化,其中包括臉型變得越來越短,令口腔空間變少,故未來更多新生兒不會長出智慧齒。研究近日於《解剖學雜誌》雜誌上刊登。  大多數人都天生有4顆智慧齒,在青春期後才會生長。據了解,智慧齒對古代人類進食生食物或堅硬食物很有用,但在現代社會已逐漸欠缺實際作用,甚至會因而引致牙痛等問題,要接受手術拔除。 澳洲 Flinders University 的 Teghan Lucas 博士表示,自從人類學會用火烹煮食物及加工食物後,人類的臉型變得越來越短,頜骨亦變得越來越小,導致口腔空間縮小,令牙齒沒有太大生長空間,故越來越多人不會長出智慧齒,而且比例會逐步提升,這在19至20世紀初期十分罕見。 研究亦發現,部分嬰兒出生時手臂和腳長出更多骨頭及關節,甚至保留了正中動脈(median…

Read More

【附醫生解說】25歲女頭痛兼視力模糊以為生瘤 做手術揭腦部疑一個原因藏寄生蟲腫囊

誤吃受污染的食物隨時感染寄生蟲!澳洲一名25歲女子,早前因持續一星期頭痛及視力模糊而求醫;醫生原以為以上不適或由她腦部腫瘤所致,惟動手術時始發現其腦部竟藏有一個充滿寄生蟲的腫囊。今次為當地首宗本土囊蟲病的病例。 據《CNN》報道,該名女子在過去7年,每月均會感到頭痛約2到3次,而最近一次更持續了一個多星期,而且伴隨視線模糊,遂到醫院接受磁力共振造影檢查。醫生發現,其腦部有一個腫瘤狀的異物,原本還以為頭痛是因腫瘤而造成,但做手術時始發現該「腫瘤」為囊蟲病,即一個充滿絛蟲幼蟲的腫囊。腦部腫囊被切除後,其病情已無大礙。 或因誤食受污染的食物所致 報道引述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雜誌於上個月21日發表的論文,指以往澳洲的囊蟲病病例大多來自移民,或是由非洲、亞洲或是拉丁美洲而來的輸入個案;然而該名女子卻從未出國,故被認為是首宗澳洲本土囊蟲病感染個案。而該名女子曾任職咖啡師,沒有接觸過貓狗等動物,感染絛蟲的風險理應極低,故推斷她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誤食含有絛蟲的食物。 可在腸道內存活1年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指,絛蟲蟲卵進入人體後,在2至3個月內成熟為成蟲,並於腸道內存活1年之久,最長可達2米至7米,可由進食未經煮熟且受感染的牛肉、刺身等,或者接觸患病者的糞便或飲用帶絛蟲卵的污水感染,並導致腹瀉、嚴重肚痛、便秘甚至癲癇等問題。 寄生蟲潛伏期長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接受訪問時曾指出,絛蟲在人體內的潛伏期相當長,且症狀不明顯,病人不易察覺,可能在感染數周至數月後,才出現肚痛、肚瀉、體重驟降等病徵。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指出,由寄生蟲感染而引發的囊蟲病,嚴重可致命,同時也是成人癲癇發作的主要原因。

Read More

全球首個國家因肺炎滅亡 赫特河公國宣佈賣國土還債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位在澳洲內陸的國家赫特河公國(Principality of Hutt River)建國50年,宣佈賣國土還債。由於疫情重創當地的旅遊業,因無力償還稅金債務,赫特河公國宣佈回歸澳洲,成為第一個因武漢肺炎滅亡的國家。 赫特河公國宣佈將回歸澳洲 赫特河公國(Principality of Hutt River)位於澳洲內陸西部,由建國至今已有50年歷史,是少數曾向澳洲宣戰的國家,卻因不敵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無力償還拖欠澳洲的稅金,宣佈將回歸澳洲。 根據外國傳媒報導,赫特河公國解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國家長期依賴旅遊業發展,但在疫情下,觀光業收入大減,無法償還債務。赫特河公國領導人卡斯利親王(Prince…

Read More

布口罩可防飛沫? 研究指要夠多層才有效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目前外出佩戴口罩已成為疫情下的新常態,各地也強制民眾乘搭公共交通或購物時要戴口罩。部分地區因口罩短缺,民眾會自製布口罩,但澳洲有研究指出布口罩防疫的效果始終不及醫用口罩,而自製布口罩最少要有2至3層才可有效減少飛沫傳播。 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的研究團隊,針對單層布口罩、雙層布口罩及三層醫用口罩進行測試,安排健康人士戴3款口罩說話、咳嗽和打噴嚏,再經由LED照明系統和高速攝影機記錄空氣中飛沫擴散的情況。 研究結果指出,三層醫用口罩最有效地減少空氣中的飛沫傳播,單層布口罩只可減少人們說話時的飛沫傳播,但雙層布口罩可減少咳嗽和打噴嚏時的飛沫傳播。 研究團隊指出,布口罩的效果取決於材質、清洗頻率等因素,但結果顯示2層的布口罩效果比單層布口罩更好,因此自製布口罩應該要越多層越好,才能達到減少飛沫傳播的效果。研究團隊更表示,一個12層厚的布口罩與外科口罩的防護作用相近,已經可將感染風險降低67%。 不過自製布口罩要達到12層厚幾乎不可能,因此研究團隊也提出多項自製布口罩建議: 外層使用防水面料 選擇密度較高的布料 使用混合材質的布料可提升過濾效果 確保布口罩的剪裁貼合面部

Read More